关于吉安县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作者: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25日 点击率:
——2011年2月21日在吉安县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肖梅卿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学增城、创五区、争十强”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创五区、争十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这一工作目标,积极克服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了可喜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争先进位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一)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组织收入,收入总量和质量实现“双增长”。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性,不断完善措施,提高征管效率。一是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3130万元,分别占年初预算数79295万元和全年目标任务数100200万元的130.1%和102.9%,同比增长43.1%,为分税制改革后的最高增幅。收入总量首次突破十亿元大关,位列全省第17、全市第1位,一年之内连跨三个台阶,实现了财政总收入三年翻番。二是收入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县实现税收收入90649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7.9%,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收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三是以重点调控促进税收入库。重点跟踪全县包括油盘铁矿、天河煤矿、协讯电子等49户重点骨干企业(行业),及时开好重点骨干企业调度会,通过跟踪调控、协调入库,使全县财政收入按序时进度入库。2010年,全县纳入重点监控的49户企业(行业)共完成税收75791万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83.6%。
(二)加强财源培植,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水平和效应实现“双提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利用财政的杠杆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突出“保企业就是保增长”的工作理念,积极为企业服务,力争服务水平和效应实现“双提升”。一是以服务企业促企业生财。围绕县委、县政府“冲刺10个亿”目标,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的工作理念。积极落实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重大税收政策,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增值税退税工作,共为江西聚源废金属回收有限公司、县吉祥金属工贸有限公司等六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办理增值税退税6491万元,积极把减税让利落到实处;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共为企业担保融资4365万元。二是以项目投入促税收增长。树立“项目是依托、项目是载体”意识,抢抓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扎实推进博硕科技二期、江燕公司新增10万吨生产线、城北新区一期路网等43个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做强工业、做大总量促县域经济加速发展,以县域经济加速发展促进税收快速增长。
(三)突出支出重点,注重民生改善,新增财力和资金实现“双倾斜”。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财政支出做到有保有压,重点突出,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2010年,全县实现一般预算支出143083万元,同比增长19.2%,其中:教育、支农、科技等三个法定支出的增长比例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有效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一是注重民生,民生工程有效夯实。站在保民生就是保稳定的高度,认真抓好民生工作的夯实,县财政足额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3566.86万元,为确保民生工程项目需要,还专门预留了民生工程配套资金300万元。2010年,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补贴资金17107.2万元,惠及农户455865户次,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德政、民心工程。二是注重惠农,专项治理落到实处。扎实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要求县直17个主管部门横向自查做到查资金的拨付和流向;纵向自查做到查资金的到位和用途,一级抓一级,真正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对资金投入比较集中、近年来群众反映问题比较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交叉检查,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把各级党委、政府对广大群众的关心变为现实。三是注重程序,家电下乡扎实有效。在2009年开展家电下乡现场办公活动和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代办申领并垫付补贴资金工作的基础上,为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2010年又把国有农林场职工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2010年共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1401万元,涉及家电下乡补贴产品51410件,补贴资金和资金兑付率均居全省前列。四是注重和谐,财政发展成果共享。6月份的连续暴雨,导致全县普遍遭受到3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6亿元。洪灾发生后,财政部门组织人员及时深入灾区核实水毁损失情况,积极向上级争取防汛抗洪专项资金,并及时下拨救灾资金,为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稳妥推进农垦、粮食等七个非工口国有企业改革,努力克服补偿标准低、职工诉求高等困难,目前县交通运输局的汽运公司和开发区办的金龙公司已完成企业改制任务,其他企业改制正在有序进行。
(四)强化财政监管,保障资金运行,资金效益和安全实现“双保证”。树立财政大监督的理念,积极推进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控的财政监督体系建设,不断促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是着眼安全织牢国库资金安全网。通过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定期检查、年终考核”工作制度,由各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创建责任书,严格执行国库资金风险防范保证金和奖励金制度,积极清除国库资金安全防范盲区,共同构筑国库资金安全防护网。二是强化监管防止财政资金体外流。积极开展“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工作,认真落实好“五查五看”,与各单位签订了彻底清理“小金库”和不再设立“小金库”的承诺书,有效杜绝“小金库”的存在,防止财政资金体外运行;继续贯彻落实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有效控制行政成本不合理增长。三是加强规范促使财政资金效益增。为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报账核算严把会计监督关,审核出不合规业务135笔,共核减不合理支出金额156万元;积极履行基建财务管理职能,共批复71个建设项目的基建财务决算,核减金额441万元,核减率为11.6%。
(五)围绕公共财政,深化财政改革,管理效能和水平实现“双提高”。重点围绕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目标,不断构建公共财政结构框架体系,以创新财政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一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覆盖。在全面试编部门预算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两者有效结合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面,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县直单位的全覆盖。二是积极推行公务卡试点改革。从2010年10月10日起,选择了县司法局、县农医局、县农技推广中心、县市政工程管理所、县教研室共5个预算单位实行公务卡改革试点。改革试点对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促进财政财务管理规范化,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现金流量与现金风险,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腐败惩防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有效完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在2010年8月底前全面核销了手工票据,杜绝电子票据与手工票据、新票与旧票“平行使用”或手工票据“体外循环”现象;不断规范执收项目,监督各用票单位不得设置与现行执收执罚政策相抵触的执收项目或标准。四是全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出台《吉安县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和《吉安县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县财政足额预算安排基本药物零差价率销售补助资金200万元等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减轻群众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0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
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03130万元,完成预算130.1%,比上年增长43.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627万元,完成预算129.80%,比上年增长37.6%,其中:税收收入48146万元,非税收入1248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工商税收收入完成38720万元,增长58.6%;企业所得税40%部分完成3354万元,增长28.6%;农业两税完成6072万元,增长22.9%;非税收入完成12481万元,增长3.1%。
2010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3083万元(包括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收入拨付数,下同),完成预算210.8%,比上年增长19.2%,其中:县本级支出136281万元,乡镇支出680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403万元,增长24.7%;国防支出54万元,减少32.5%;公共安全支出6557万元,增长11.1%;教育支出22491万元,增长4.2%;科学技术支出653万元,增长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89万元,增长1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253万元,增长14.4%;医疗卫生支出15360万元,增长50.7%;环境保护支出1654万元,减少4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999万元,减少11%;农林水事务支出27938万元,增长11%;交通运输支出3970万元,增长75.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0392万元,增长362.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240万元,增长53%;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33万元,增长1564.3%;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041万元,增长434.7%;住房保障支出支出3210万元,减少4.5%;粮油物质储备事务支出403万元,增长11.9%;债券事务支出34万元;其他支出4709万元,减少15.8%。
以上数字是预算收支执行数,年度决算编成和省市财政审批决算后如有变动,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总体上,2010年全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不少亟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财源基础还比较薄弱,财政增收主要依赖资源性和再生物资回收企业税收,收入来源结构单一,潜力不足;二是刚性支出居高不下,随着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三农”等民生投入的力度,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三是“两区”建设资金需求大,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四是财政债务包袱较重,财政风险依然存在,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来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全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做大做强财政总量,壮大财政综合实力,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以推进财政“两基”建设为重点,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五区、争十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工作目标作出新贡献。
2011年全县财政收支预算: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及2011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计划比上年执行数增长20%。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1134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64300万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
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税收收入50854万元,其中:增值税25%部分12750万元,营业税15300万元,企业所得税40%部分3240万元,个人所得税40%部分3264万元,其他工商税11800万元,耕地占用税1000万元,契税3500万元;非税收入13446万元,其中:专项收入278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4800万元,罚没收入303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88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656万元,其他收入1300万元。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其他各项财力性补助等,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011年全县当年可安排财力为84968万元。另外,为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将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6048万元列入预算。2011年,全县财政预算可安排的总财力为101016万元;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01016万元,预算收支平衡。
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715万元;国防支出11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068万元;教育支出1717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2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9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6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545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1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95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495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1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5816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02万元;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819万元;粮油物资管理事务支出150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国债还本付息支出46万元;其他支出18807万元;上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16048万元。
三、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争先进位、超常规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保证财政收支预算目标顺利完成,对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启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将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坚持服务生财、科学聚财、精细理财、和谐用财,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为主线,夯实财政增收基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夯实财税增收基础。2011年,我县要进一步挖潜开源,不仅要帮扶和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提高现有企业的税收贡献率,不断壮大基础和支柱财源,更要注重通过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外引招商和靠大联强,探寻具有良好成长前景的新兴税源,建立起比较稳固的财政收入增长源。
(二)以管理为抓手,确保收入足额入库。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监控,找准征管薄弱环节,增强财税征收的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做到“抓大不放小,抓工不放商,抓城不放乡”。完善综合治税的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联动机制,强化收入征管考核。进一步完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力度,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方式;在实行部门预算、保障经费的同时,逐步建立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的长效机制,严禁部门不收不罚、少收少罚、滥收滥罚。
(三)以调优为手段,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在抓好增收节支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力继续向民生等重点领域倾斜,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优先保障人员经费和机构运转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二是确保农业、教育、科技三项费用等法定支出稳定增长,重点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三是重点保障民生工程资金需要;四是继续支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人口计生和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平稳健康发展,重点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配套资金的筹措;五是加大政府投融资力度,加大“两区”建设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展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
(四)以改革为动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做好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切实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性。将除教育收费外的所有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的完整性。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两者有效结合改革,实行公务卡改革扩面,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大力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以推进财政“两基”建设为重点,强化金财工程应用技术支撑,完善财政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新的跨越。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下,有各部门和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会圆满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财政收支预算任务,为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五区、争十强、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工作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