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力拔穷根——记全县十佳脱贫致富典型、桐坪栗背村村民田芝军
作者:记者周金平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21日 点击率:
栗背村距桐坪圩镇近5公里,属比较偏远的村委会。全村现有30户贫困户,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增加收入。52岁的田芝军视力一级残疾,眼睛只有一丝光感,走路需有人牵导,生产生活重担都压在目不识丁的妻子郭财秀身上。没法外出打工的俩口子在家种田几十年,但再苦再累也攒不到多少钱。穷则思变,田芝军夫妻俩动起了脑筋,决定发展种养业。
最初是在村后山场种了几年葡萄,由于没掌握技术,加上规模小,地处偏僻,卖不到好价钱,除去打抗旱井等建园成本,三年下来还亏了一些钱。2013年看到本地牛市场行情好,田芝军与妻子商量,买几头小牛试养。刚开始养的是3头本地肉牛,买牛的钱还是借的。“那段时间真是吃不香,睡不着,心始终悬着。”田芝军告诉记者。妻子郭财秀每天都将小牛赶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精心喂养,把这几头牛当做宝贝一样细心照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年底这3头牛成功售出,捧着30000多元现金,夫妻俩高兴极了,庆幸养牛致富的路子走对了。
听镇村帮扶干部讲,县里为了鼓励贫困户加入种养产业出台了好政策,新发展养牛3头以上,每头一次性奖补1000元。田芝军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可是又为启动资金犯愁。他到镇扶贫办咨询贫困户能享受哪些贷款政策,了解到贫困户发展产业,政府分季度给予全额贴息。“政府对贫困户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自己也不能闲着”。田芝军夫妇说干就干,2014年一口气买进12头种牛。贴息贷款批了10万,产业差异化补贴又得到10000元,田芝军投入7万元在葡萄园边盖起占地360平米的牛棚,除了饲养本地肉牛,还养殖西门达尔杂交牛。夫妇俩分好工,郭财秀除了种30亩水稻,每天还负责将本地牛栓到外边吃草,田芝军在棚内喂饲杂交牛和照看牛仔。因为近些年肉牛行情好,母牛产崽多,田芝军家的经济基础夯实了不少,2016年顺利脱贫,不仅吃穿不愁,还建起了占地120平米的三层新楼房。
为了充分利用牛粪,2015年田芝军开始琢磨着尝试种植蜜柚。那几年全市都在推广井冈蜜柚,而且贫困户每发展井冈蜜柚1亩以上,每亩有一次性奖补400元。于是他将原有葡萄园挖穴、埋肥,全部种上井冈蜜柚。可天不遂人愿,种植井冈蜜柚田芝军是生手,品种没选择好,加上牲畜危害,种下的蜜柚树没剩几株。“主要还是不懂技术”,对于井冈蜜柚的低成活率,田芝军有些失落。好在去年年初,村第一书记、镇主任科员刘群文及时让他平整园地,腾出一半地改种效益高的油茶。吸取种井冈蜜柚失败的教训,田芝军积极向附近栽种成功的大户请教技术,郭财秀则勤除草松土浇水加强管护。如今,油茶苗长势非常好,而且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只要管护好了,4年之后就能挂果。明年另一半地也种上油茶。”养牛事业滚动发展,加上14亩油茶,田芝军俩口子对于今后的日子信心满满。
勤奋自强,苦干不苦熬,闯出自己的致富路,这就是贫困户田芝军一家的真实写照。虽然他眼睛残疾,但夫妻俩相互扶携,齐心合力拔穷根,通过劳动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